提示: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:http://www.azhouyy.cc!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,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,导致大量书籍错乱,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,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,感谢您的访问!
  第875章太皇太后的应对
  等到宰执们,从家里、有司官署,赶到都堂的时候。
  宫中已再次降下了十余个御批卷宗。
  每一件,都有宽宥。
  首犯或从腰斩、斩首,改成绞甚至是刺配。
  从犯则从刺配沙门岛/重配刑徒等改成了流放三千里/一千里不等。
  同时,判词也写的相当漂亮。
  或是引经据典,以圣人的名义,说明宽刑省罚,对于德教的重要性。
  或是援引列圣的判例(宋称‘断例’)——是的,你没有看错!
  中古的大宋,司法实践中,是看重判例的。
  赵煦的父皇,甚至在元丰时代,下诏命大理寺、刑部,编纂了一部《元丰断例》来指导州郡官员,审理案件。
  赵煦上上辈子,也曾命大理寺有司官员,编纂了一部《元符刑名断例》来指导司法实践。
  这主要是因为,大宋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。
  而作为成文法的刑统,根本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。
  老干部遇到了新问题,怎么办?
  很多人都是无足适从。
  特别是许多案件,都开始触及儒家的雷点。
  譬如说父母在,但兄弟争产。
  又或者说,夫妻之间,发生了经济纠纷。
  这个时候,一般人别说判案了,连审理的胆子怕是都没有。
  生怕碰到政治雷区,一不小心把自己给炸上天(譬如登州阿云案)。
  好在,大宋天下州郡,情况极其复杂,什么样的案子,都曾出现过。
  所以,大多数人,在遇到类似棘手问题的时候,就会统一的做出相同的选择——抄作业!
  只要能找到某位名臣,在类似案件上的判决依据和结果。
  那么自己依样画葫芦,总归错不了。
  且因为是名臣的判决,理论依据、司法依据、道德标准都是现成的,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政治上的隐患。
  像阿云案后,类似的案件,都是照抄阿云案的判决结果。
  故而,大宋的司法实践,是法(成文法)与例(判例)互相补充的。
  宰执们拿着宫中降下的卷宗,仔细看着上面的判词内容。
  一个个都是啧啧称奇,惊讶无比。
  然后就纷纷面朝保慈宫方向,顿首拜贺起来。
  哪怕是素来以‘不擅阿谀’、‘不知变通’闻名的傅尧俞,也是如此。
  他甚至,比其他所有人还要激动。
  没办法,傅尧俞是个理想主义者,他的一生都在追求‘致君尧舜上’。
  如今,理想看到曙光,他如何不激动?
  在这样的情况下,吕公著召集的都堂集议,自然是一致通过他提出的‘称贺’所有建议。
  包括,上表称贺,告祭太庙、遣使去永裕陵、永厚陵,告祭英庙和先帝。
  右相蒲宗孟,甚至建议,应该以此为契机大赦天下,遣使布告列国。
  不过这提议有些过于谄媚,而且,要一大笔钱,所以被否了。
  于是,都堂宰执当即全体签押,然后由曾布执笔,写下了一篇贺表,立刻送入宫中。
  只是,他们的动作,还是稍慢了一些。
  因为文彦博的贺表,在他们之前,送到了宫中。
  而且是走的加急通道——直接由郭忠孝亲自送抵君前。
  当都堂贺表送到的时候,文彦博的贺表,已经到了御前。
  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。
  都堂宰执们,分散在家中、有司官署。
  光是召集他们,就了差不多一个时辰。
  而文彦博,迅速得报,迅速反应,自然比他们要快。
  但,这样一来,都堂宰执们,心里面就多少有些不舒服了。
  “老匹夫!”
  连吕公著都罕见的爆了粗口。
  可偏偏,所有人都对文彦博无可奈何。
  他是太师,是平章军国重事!
  享有位在宰执之上的特殊地位!
  ……
  “伏唯皇帝陛下,承昊琼之景命,绍列圣之丕基……”
  “总角践祚,夙彰圣质之渊懿;冲龄御极,早显睿哲之明达……”
  庆寿宫中,梁从政念诵着文彦博的贺表文字的声音,在寂静的殿堂中回荡。
  太皇太后半闭着眼睛,聆听着贺表的文字。
  “臣观陛下践祚以来,单日一御讲帷,究六经之奥妙,时亲法座,通百代之枢机;每览表章,剖决如流,尝决军国,取胜万里,此历代所未见,亘古所未有也!”
  “方今,陛下嗣位,慈圣垂帘,正际鼎新之时,四海承恩,咸仰垂衣之治,五岳同俗,方承圣德之恩……”
  “够了!”太皇太后睁开眼睛,打断了梁从政的念诵。
  她的脸色,变得不是很好。
  因为,文彦博的贺表里,第一次省去了‘两宫慈圣’的称呼,而是简化成‘慈圣’。
  他是有意的?
  还是无心?
  太皇太后不知道,但春江水暖鸭先知。
  张敦礼案后,她就已经明显的感觉到了,朝野内外,宫中上下的细微变化。
  保慈宫,威权渐长,而她的庆寿宫,则日渐沉寂。
  特别是上次,向太后派人去慰问了扬王的废妃冯氏被她知道后,当面质问,婆媳之间爆发了自元丰八年官家即位后的第一次冲突。
  而上一次,向太后在她面前那般坚决,还是先帝病重卧床期间的事情。
  也就是那次冲突后,太皇太后能明显的察觉到,宫中宫外的风向,发生了些许变化。
  这些变化,虽不明显,但却让她心惊。
  首先是,保慈宫下令,让刘惟简、李宪两人,分别兼任了勾当皇城司公事、勾动御药院的差遣。
  紧接着,咸宜坊的亲贤宅,传来消息。
  一队新的剩军,进驻了亲贤宅。
  且,这队剩军是从御龙第一将调过去的——所有人都是南征交趾的战争中负伤残疾的士兵。
  如今,又出现了这样的事情。太师上表称贺,贺表文字,没有了‘两宫慈圣’的称呼。
  只剩下了‘慈圣’。
  他什么意思?
  太皇太后不得不思考、考虑。
  她抚摸着怀中的狸奴,手上渐渐用力,原本乖巧的狸奴,瞬间感受到异样,发出喵喵的叫声。
  “娘娘……”在她身后的尚宫王氏,轻声的提醒:“还请娘娘将息宝体……”
  “老身知道……”太皇太后点点头。
  在这个时候,她应该保持冷静。
  绝不能表现出任何异样来,甚至必须比去年坤成节还要开心。
  她必须展现自己的度量,彰显自己的胸襟。
  以安内外之心,以顺朝野之望。
  只有这样,才有体面。
  不然的话,别人就不会给她体面。
  无论宫中,还是宫外!|
  譬如嘉佑末年,仁庙在朝野大臣的半哄半逼下,被迫立英庙为皇嗣。
  但他很快就反悔了!
  甚至,当着辽使的面,大呼皇后害朕、张茂则谋反。
  有用吗?
  一点用也没有!
  宰执们迅速入宫,稳定局势,然后布告外朝——官家是风疾爆发,神昏智迷,所以官家说的都是呓语,是疯话!现在他清醒了,也感到了后悔,大家都散了吧!
  至于仁庙到底是怎么回事?
  朝野上下,无人关心。
  谁叫他养不活儿子!
  谁叫他已多次中风,随时都会升暇!
  谁叫他看不清局势,分不清大小王?!
  他马上要驾崩了。
  所有人都已效忠于新君。
  他的统治基础,已经完全动摇。
  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,英庙即位后,才敢掀起濮议,并迅速得到了一大批朝臣的支持。
  太皇太后很清楚,她现在面临的局面,与仁庙当年,非常相似!
  她虽然是当朝官家的太母。
  可官家却有嫡母在,而且,母子感情很好。
  而她这个太母,已经老了。
  一如仁庙当年,已是落日的余晖。
  保慈宫却不过四十出头,最紧要的是,官家还很年轻。
  在这样的情况下,朝臣们若要二选一,傻子都知道选更有前途的保慈宫。
  更不要说,官家的态度了。
  所以,她但凡,分不清大小王,要在这个时候在宫中掀起什么波澜来。
  朝臣们会立刻和当年一样,对外宣布——太皇太后神昏智迷,所言皆呓语。
  一旦如此,她也就会彻底出局。
  从此会被人软禁在这庆寿宫中,连见高家命妇恐怕都很困难了。
  “王尚宫……”太皇太后扭头看着王氏:“事到如今,以汝之见,老身该如何?”
  王氏低着头,想了想,道:“娘娘,请恕妾身大胆,说一句不该说的话……”
  “嗯?”
  “妾身听说,当初先帝曾教导官家:家和万事兴……”
  “此诚至理名言!”
  “便是民间的百姓,也是讲究家庭和睦,一家人和和气气……”
  “何况是天家?!”
  “天家当为天下臣民表率……”王氏说到这里,就不敢再说了。
  她知道的,假如太皇太后能听得进去,自然懂她的意思。
  若其听不进去,说出来也是没用。
  娘娘的脾气,素来如此。
  她自己转不过弯来,别人再怎么劝都没有用!
  当年,慈圣光献想给英庙纳妃冲喜。
  太皇太后怎么说的?
  “奏知娘娘,新妇嫁的是十三团练,未曾嫁给官家……”
  一句话,堵的慈圣光献哑口无言,从此再也不提给英明纳妃的事情。
  所以英庙到死,后宫都只有一个皇后。
  太皇太后低下头去。
  她当然懂王氏的意思。
  既然,她和保慈宫是为了冯氏起的冲突,那么,现在,恰逢坤成节,为表和睦,同时也为了取信保慈宫。
  那就该把冯氏从瑶华宫中接出来,接到宫里面来,宽慰她、赏赐她。
  但……
  太皇太后闭上眼睛,想起了当年宫中失火后,冯氏哭哭啼啼不肯就死,反而跑去慈圣光献处告状,最后更是把官司打到先帝面前,一点也不给她这个姑后面子的种种。
  她忍不住握紧了拳头,在心中暗骂了一声:“毒妇!”
  “尔就该青灯古佛,了此一生!”
  可是……
  目前,她也似乎只有这么一个办法,能够缓和与保慈宫的关系了。
  “还请娘娘,为二大王将来着想……”王氏看着太皇太后的神色,悄然放上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  太皇太后听到这句话,微微吁出一口气,念诵一声佛号:“阿弥陀佛!”
  “便这样吧!”
  “派人去瑶华宫,让冯氏出来,准备一下,拾掇拾掇……再来参加老身的圣节宫宴!”
  “但……”
  “告诉她……”
  “体面是自己给的!”
  “不要在宫宴时,给老身丢人现眼!”
  (本章完)
历史军事相关阅读More+

冒名充军,女主她力能扛鼎

尔徽

夫人该洞房了(重生)

杳杳冰敲月

在霸总的世界一穿而过

半袖妖妖

质女

狂上加狂

我的后宫全性转了[穿书]

绮绣雪

反派他六亲不认[穿书]

江羊大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