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6章 中京令!
“父皇,儿臣奉命,巡抚江南,现平安返回,上殿复旨,将此行文书奉上,请父皇审阅。”
朝会一开始,卫王便直接出列,朗声开口。
那清亮的声音,挺拔的身姿,仿佛松林之风,在朝堂中,刮起一股往日少见的英武阳刚之气。
天德帝的表情不见喜怒,从童瑞手中接过卫王的奏本,打开看了几眼,便随手放在了桌上,淡淡道:“差事办得不错,此番辛苦了。”
瞧见这一幕,许多非楚王、齐王党的大臣都有些替卫王感到不平。
他这次可是只身入龙潭虎穴,替陛下拔掉了南京省巡抚和苏州知府两颗钉子,歼灭了一股数量不小的倭寇,从苏州向内帑输送了据说千万两之巨的财货,每一项,都足以大赏的,陛下竟就这么轻轻揭过了?
这些人中,前太子党众人更是心头悲愤难明。
对于太子的骤然薨逝,朝廷的最终定论是偶然风寒,但他们有着他们自己的猜测。
不论具体猜测为何,矛头都指向了江南。
对于卫王能在江南主动亮剑,最终还大获成功,扯下江南一条臂膀,他们都有种同仇敌忾的激动。
而对于卫王将主战场放在太子当初离开江南的最后一站苏州,虽然卫王从未说过其中的考量,也可能有别的原因,但他们心头也有几分沉默的感动。
所以,面对着陛下的不公,终于有一个前太子党的官员不顾可能得罪楚王而招来打击的隐患,忍不住出列道:“陛下,臣以为,卫王殿下巡抚江南,劳苦功高,江南涤荡,贪腐肃清,百姓皆颂皇恩,当以厚赏。”
天德帝淡淡道:“爱卿有何提议?”
那前太子党官员讷讷道:“唯陛下圣心独断,臣不敢擅言。”
天德帝轻哼一声,仿佛在说,既是朕圣心独断,你跳出来说什么?
就在这时,齐王却出列道:“父皇,儿臣也觉得卫王此番奔波半年,成果斐然,当有厚赏以彰显父皇有功必赏,有罪必罚之意。儿臣觉得,以卫王之能,当可出任朝中六部的部堂官。”
这话一出,许多人都暗自挑眉,心头几乎是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联刘抗曹的说法。
但旋即,曹操,哦不,楚王竟也站了出来,“父皇,儿臣也认同齐王的说法,此番卫王劳苦功高,江南清而不乱,官吏肃然,百姓归心,卫王当有大功。儿臣认为,卫王证明了自己的能力,不如让其做一任巡抚以历练,也算人尽其才,可为父皇分忧。”
朝堂上的都是人精,让卫王去做一任巡抚,看似给足了待遇,还是封疆大吏,但问题是,那就得滚出中京。
能力手腕势力强如唐太宗,争储的时候都得坐镇长安,不敢动弹,卫王如果离开了权力中枢,自然也就不要再想那些事情了。
定国公和安国公闻言默契地低头不语,心头却已经觉得,不管从陛下的态度,还是齐王、楚王的建议,凌岳所说的齐政的谋划怕是没有什么实现的可能了。
看着两个“喜爱”的儿子开口,天德帝的脸上也少了几分方才的漫不经心,多了几分严肃,“所以,你们二人都觉得卫王此番立了大功?”
齐王和楚王齐齐答应。
天德帝笑了笑,“如此,倒确实显得朕有些小气了。”
他看着卫王,“卫王,你可有什么要求?”
早得了齐政吩咐的卫王,神色平静,依旧身躯挺直,“儿臣身为皇子,替父皇分忧,乃是本分,身为大梁子民,为朝廷解难,亦为应当。不敢奢求。”
听着这样的话,不少朝臣的心头都暗自一叹,这心性,如何成得了大事!
但却有少数人,望向卫王的目光,悄然凝重了起来。
“为朕分忧。”
天德帝念叨一句,“说起来,朕眼下,倒还的确有个忧虑。”
他忽然抬头,目光扫向群臣,“中京令何在?”
中京令这三个字一出,让定国公和安国公瞬间心跳都漏了一拍。
两个平日里不动如山的老狐狸都忍不住在朝堂上悄然对视了一眼。
不会吧?
真的这么神?
中京令连忙闪身而出,“臣在。”
天德帝淡淡道:“朕记得,你数日前便答应过朕,三日破获飞贼案。”
中京令扑通一声跪下,“臣无能,请陛下降罪。”
这个时候,皇帝公开提起这种话,争辩是没有意义的了,跪得麻利一点,姿势谦卑一点,还能少受点罪。
“你的确有罪,但念在你这么多年兢兢业业的份儿上,不治你罪了,让贤吧。”
天德帝挥了挥手,看向卫王,“齐王说,以你之能,可做六部堂官;楚王说,你之功劳,堪为一省巡抚。不知,你可愿替朕做一任中京令,还中京百姓一个安心之城,让朕躺在这城中也能睡个好觉?”
定国公的喉头滚动,悄然咽了口口水。
他娘的,这东西,真的神了!
安国公也同样感觉到不可思议。
这就好比如果你看见一个人饿了,又捡到了二两银子,你猜他要去吃饭,这不稀奇;
但你若能猜到他不吃饭而是去赌场搏一把大的,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。
卫王挟江南之功而任中京令,这真的极不寻常的思路,偏偏还能被齐政算准,这份谋算心思,实在太过匪夷所思了!
看似平静的卫王心头,实则也充满了震惊。
他虽然已经对齐政言听计从,但靴子总是要落地才能安稳的。
当看着在他眼中从来都是高高在上,神秘不可揣度的父皇,居然真的被齐政猜中了心思,他心头在震撼之余,便是巨大的喜悦。
喜悦跟着便催生出了万丈豪情。
有这样的人辅助,自己有什么理由不成功!
“回父皇,儿臣没有异议,能为父皇分忧,为朝廷出力,儿臣万死不辞!”
卫王铿锵有力的话,在朝堂响起。
天德帝看向众人,“诸位爱卿呢,可有异议?”
齐王看了一眼卫王,心头暗自琢磨着,如果卫王当了中京令,自己好生拉拢一番,也能是自己一大臂助,便没有再开口。
楚王微皱着眉,有些搞不明白父皇这一手的目的何在。
想不明白,他便不会擅自行动。
左右一个四处受气的中京令,又不是城防军巡防营统领,无关大局,也没说话。
至于政事堂诸相,他们哪怕心头有些倾向,那也是要等到关键时刻才出手,断不至于在这些“细枝末节”的地方胡乱表态。
甚至他们更关心的,是现任中京令接下来将何去何从,去取代谁,去帮助谁,或许这又将是一次暗流涌动的斗争。
在满朝的静默中,此事就这么顺利地定了下来。
“卫王,切莫辜负朕的厚望,你初接手,朕给你一旬的时间,破获飞贼案,让惶惶不安的中京百姓可以安心生活!”
“好了,今日就这样吧!”
随着天德帝淡淡一语,童瑞高呼一声,“退~朝!”
转身离开的百官队伍中,定国公和安国公如往常许多次一样凑在一起,对望的眼神中,都带着浓浓的震惊。
“怎么说?”安国公低声道。
定国公深吸一口气,“跟那小兔崽子商量商量。”
“你去便是。”
“嗯?”
安国公坦然道:“既然那人这般聪明,我没什么意见。凌岳那小兔崽子肯定会嚣张嘲讽,我就不去受那个气了。”
说完,大步走开,留下定国公独自在风中凌乱。
卫王府,齐政坐在房中,慢慢地翻阅着乔三送来的一件件情报,一个旁人看不见的中京城在他的脑海中,渐渐成型。
乔三坐在对面,不时回答几句齐政的问题。
这些问题,对他这个久在中京的人来说并不是问题,但让他有些意外的是,齐政问问题的角度。
比如看见一个官员私自养了一个小妾在府外,乔三能想到的是,夫人善妒,娘家实力强,顶多灵机一动,再能琢磨到小妾的身世,有没有什么哥哥弟弟可以拉拢当把柄之类的;
但齐政一开口问的便是这个官员的官声和升迁可能、家中子嗣情况,以及是谁操办的此事,这院子曾经和当前的户主是谁,常常把乔三问得下不来台,只能默默记下,回头再去查询。
就在乔三被问得汗流浃背的时候,秦先生走了进来。
齐政主动笑着给秦先生倒了一杯茶,“秦先生辛苦了。”
秦先生没有回答,径直在桌旁坐下,“你真的觉得搜集中京府衙的消息有意义吗?”
听着秦先生有些不善的语气,乔三连忙打着圆场,“秦先生,这是殿下的意思,你不必.”
秦先生直接伸手一止,直勾勾地看着齐政。
齐政朝乔三示意他别着急,笑着看向秦先生,“其实秦先生真正的问题是,殿下是否能真的出任中京令,对吧?”
秦先生点头,“对朝廷,我比你熟悉,殿下立下如此大功,怎么可能只给他一个品级一般且还四面受气的中京令?”
“四面受气的另一个角度,是不是与各方都能有牵扯?”
齐政淡淡一笑,“秦先生或许懂朝廷,但你不懂陛下。”
“黄口小儿,狂妄!”
秦先生忍不住动怒,拍桌怒喝。
房门口,田七的声音冷冷响起,“秦先生,注意你的态度!”
经过江南一行,现在的齐政,让田七拔刀把楚王或者齐王宰了,他都不带犹豫的,更何况还有卫王的亲口吩咐。
被以前对他十分恭敬的田七这么一吼,秦先生神色陡然一滞,生出一股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悲凉。
就在这时,一个护卫匆匆进屋,“殿下回府了!”
秦先生当即神色一振,看着齐政,哼了一声,快步走了出去。
(本章完)
“父皇,儿臣奉命,巡抚江南,现平安返回,上殿复旨,将此行文书奉上,请父皇审阅。”
朝会一开始,卫王便直接出列,朗声开口。
那清亮的声音,挺拔的身姿,仿佛松林之风,在朝堂中,刮起一股往日少见的英武阳刚之气。
天德帝的表情不见喜怒,从童瑞手中接过卫王的奏本,打开看了几眼,便随手放在了桌上,淡淡道:“差事办得不错,此番辛苦了。”
瞧见这一幕,许多非楚王、齐王党的大臣都有些替卫王感到不平。
他这次可是只身入龙潭虎穴,替陛下拔掉了南京省巡抚和苏州知府两颗钉子,歼灭了一股数量不小的倭寇,从苏州向内帑输送了据说千万两之巨的财货,每一项,都足以大赏的,陛下竟就这么轻轻揭过了?
这些人中,前太子党众人更是心头悲愤难明。
对于太子的骤然薨逝,朝廷的最终定论是偶然风寒,但他们有着他们自己的猜测。
不论具体猜测为何,矛头都指向了江南。
对于卫王能在江南主动亮剑,最终还大获成功,扯下江南一条臂膀,他们都有种同仇敌忾的激动。
而对于卫王将主战场放在太子当初离开江南的最后一站苏州,虽然卫王从未说过其中的考量,也可能有别的原因,但他们心头也有几分沉默的感动。
所以,面对着陛下的不公,终于有一个前太子党的官员不顾可能得罪楚王而招来打击的隐患,忍不住出列道:“陛下,臣以为,卫王殿下巡抚江南,劳苦功高,江南涤荡,贪腐肃清,百姓皆颂皇恩,当以厚赏。”
天德帝淡淡道:“爱卿有何提议?”
那前太子党官员讷讷道:“唯陛下圣心独断,臣不敢擅言。”
天德帝轻哼一声,仿佛在说,既是朕圣心独断,你跳出来说什么?
就在这时,齐王却出列道:“父皇,儿臣也觉得卫王此番奔波半年,成果斐然,当有厚赏以彰显父皇有功必赏,有罪必罚之意。儿臣觉得,以卫王之能,当可出任朝中六部的部堂官。”
这话一出,许多人都暗自挑眉,心头几乎是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联刘抗曹的说法。
但旋即,曹操,哦不,楚王竟也站了出来,“父皇,儿臣也认同齐王的说法,此番卫王劳苦功高,江南清而不乱,官吏肃然,百姓归心,卫王当有大功。儿臣认为,卫王证明了自己的能力,不如让其做一任巡抚以历练,也算人尽其才,可为父皇分忧。”
朝堂上的都是人精,让卫王去做一任巡抚,看似给足了待遇,还是封疆大吏,但问题是,那就得滚出中京。
能力手腕势力强如唐太宗,争储的时候都得坐镇长安,不敢动弹,卫王如果离开了权力中枢,自然也就不要再想那些事情了。
定国公和安国公闻言默契地低头不语,心头却已经觉得,不管从陛下的态度,还是齐王、楚王的建议,凌岳所说的齐政的谋划怕是没有什么实现的可能了。
看着两个“喜爱”的儿子开口,天德帝的脸上也少了几分方才的漫不经心,多了几分严肃,“所以,你们二人都觉得卫王此番立了大功?”
齐王和楚王齐齐答应。
天德帝笑了笑,“如此,倒确实显得朕有些小气了。”
他看着卫王,“卫王,你可有什么要求?”
早得了齐政吩咐的卫王,神色平静,依旧身躯挺直,“儿臣身为皇子,替父皇分忧,乃是本分,身为大梁子民,为朝廷解难,亦为应当。不敢奢求。”
听着这样的话,不少朝臣的心头都暗自一叹,这心性,如何成得了大事!
但却有少数人,望向卫王的目光,悄然凝重了起来。
“为朕分忧。”
天德帝念叨一句,“说起来,朕眼下,倒还的确有个忧虑。”
他忽然抬头,目光扫向群臣,“中京令何在?”
中京令这三个字一出,让定国公和安国公瞬间心跳都漏了一拍。
两个平日里不动如山的老狐狸都忍不住在朝堂上悄然对视了一眼。
不会吧?
真的这么神?
中京令连忙闪身而出,“臣在。”
天德帝淡淡道:“朕记得,你数日前便答应过朕,三日破获飞贼案。”
中京令扑通一声跪下,“臣无能,请陛下降罪。”
这个时候,皇帝公开提起这种话,争辩是没有意义的了,跪得麻利一点,姿势谦卑一点,还能少受点罪。
“你的确有罪,但念在你这么多年兢兢业业的份儿上,不治你罪了,让贤吧。”
天德帝挥了挥手,看向卫王,“齐王说,以你之能,可做六部堂官;楚王说,你之功劳,堪为一省巡抚。不知,你可愿替朕做一任中京令,还中京百姓一个安心之城,让朕躺在这城中也能睡个好觉?”
定国公的喉头滚动,悄然咽了口口水。
他娘的,这东西,真的神了!
安国公也同样感觉到不可思议。
这就好比如果你看见一个人饿了,又捡到了二两银子,你猜他要去吃饭,这不稀奇;
但你若能猜到他不吃饭而是去赌场搏一把大的,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。
卫王挟江南之功而任中京令,这真的极不寻常的思路,偏偏还能被齐政算准,这份谋算心思,实在太过匪夷所思了!
看似平静的卫王心头,实则也充满了震惊。
他虽然已经对齐政言听计从,但靴子总是要落地才能安稳的。
当看着在他眼中从来都是高高在上,神秘不可揣度的父皇,居然真的被齐政猜中了心思,他心头在震撼之余,便是巨大的喜悦。
喜悦跟着便催生出了万丈豪情。
有这样的人辅助,自己有什么理由不成功!
“回父皇,儿臣没有异议,能为父皇分忧,为朝廷出力,儿臣万死不辞!”
卫王铿锵有力的话,在朝堂响起。
天德帝看向众人,“诸位爱卿呢,可有异议?”
齐王看了一眼卫王,心头暗自琢磨着,如果卫王当了中京令,自己好生拉拢一番,也能是自己一大臂助,便没有再开口。
楚王微皱着眉,有些搞不明白父皇这一手的目的何在。
想不明白,他便不会擅自行动。
左右一个四处受气的中京令,又不是城防军巡防营统领,无关大局,也没说话。
至于政事堂诸相,他们哪怕心头有些倾向,那也是要等到关键时刻才出手,断不至于在这些“细枝末节”的地方胡乱表态。
甚至他们更关心的,是现任中京令接下来将何去何从,去取代谁,去帮助谁,或许这又将是一次暗流涌动的斗争。
在满朝的静默中,此事就这么顺利地定了下来。
“卫王,切莫辜负朕的厚望,你初接手,朕给你一旬的时间,破获飞贼案,让惶惶不安的中京百姓可以安心生活!”
“好了,今日就这样吧!”
随着天德帝淡淡一语,童瑞高呼一声,“退~朝!”
转身离开的百官队伍中,定国公和安国公如往常许多次一样凑在一起,对望的眼神中,都带着浓浓的震惊。
“怎么说?”安国公低声道。
定国公深吸一口气,“跟那小兔崽子商量商量。”
“你去便是。”
“嗯?”
安国公坦然道:“既然那人这般聪明,我没什么意见。凌岳那小兔崽子肯定会嚣张嘲讽,我就不去受那个气了。”
说完,大步走开,留下定国公独自在风中凌乱。
卫王府,齐政坐在房中,慢慢地翻阅着乔三送来的一件件情报,一个旁人看不见的中京城在他的脑海中,渐渐成型。
乔三坐在对面,不时回答几句齐政的问题。
这些问题,对他这个久在中京的人来说并不是问题,但让他有些意外的是,齐政问问题的角度。
比如看见一个官员私自养了一个小妾在府外,乔三能想到的是,夫人善妒,娘家实力强,顶多灵机一动,再能琢磨到小妾的身世,有没有什么哥哥弟弟可以拉拢当把柄之类的;
但齐政一开口问的便是这个官员的官声和升迁可能、家中子嗣情况,以及是谁操办的此事,这院子曾经和当前的户主是谁,常常把乔三问得下不来台,只能默默记下,回头再去查询。
就在乔三被问得汗流浃背的时候,秦先生走了进来。
齐政主动笑着给秦先生倒了一杯茶,“秦先生辛苦了。”
秦先生没有回答,径直在桌旁坐下,“你真的觉得搜集中京府衙的消息有意义吗?”
听着秦先生有些不善的语气,乔三连忙打着圆场,“秦先生,这是殿下的意思,你不必.”
秦先生直接伸手一止,直勾勾地看着齐政。
齐政朝乔三示意他别着急,笑着看向秦先生,“其实秦先生真正的问题是,殿下是否能真的出任中京令,对吧?”
秦先生点头,“对朝廷,我比你熟悉,殿下立下如此大功,怎么可能只给他一个品级一般且还四面受气的中京令?”
“四面受气的另一个角度,是不是与各方都能有牵扯?”
齐政淡淡一笑,“秦先生或许懂朝廷,但你不懂陛下。”
“黄口小儿,狂妄!”
秦先生忍不住动怒,拍桌怒喝。
房门口,田七的声音冷冷响起,“秦先生,注意你的态度!”
经过江南一行,现在的齐政,让田七拔刀把楚王或者齐王宰了,他都不带犹豫的,更何况还有卫王的亲口吩咐。
被以前对他十分恭敬的田七这么一吼,秦先生神色陡然一滞,生出一股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悲凉。
就在这时,一个护卫匆匆进屋,“殿下回府了!”
秦先生当即神色一振,看着齐政,哼了一声,快步走了出去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