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示: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:http://www.azhouyy.cc!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,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,导致大量书籍错乱,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,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,感谢您的访问!
  第113章保守和进步
  面对黄骥三番五次的挑衅,苏泽也不惯着,只是带着淡淡的笑容说道:
  “不就是‘华夷’吗?太子殿下早就告诉苏某了。”
  听到苏泽直接说出了本次经筵的题目,黄骥的脸色立刻就变了。
  该死的!竟然是太子亲自将题目通知他的!
  再一想到前几次经筵,太子专门点名让苏泽发言。
  这下子东宫猜测的皇太子和苏泽的特殊关系,就已然坐实。
  真该死啊!
  黄骥又瞥见了苏泽腰间的龙凤纹玉佩,那是皇太子御赐的贴身玉佩,再看到苏泽腰间御赐的玉带,更是嫉妒到眼睛都红了。
  打击了黄骥的气焰,苏泽踏步走入了明伦堂。
  黄骥看着苏泽飘然迈入明伦堂,气得一甩袖子,也跟着苏泽踏入明伦堂。
  “且让你再嚣张一阵子!”
  黄骥嘴里嘟嘟囔囔,和上次不同,这一次经筵的题目是给到全体讲官的,这一次东宫的讲官们为了压倒苏泽,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。
  群策群力,还能打不过你苏泽一人?黄骥暗下决心,此次一定要驳倒苏泽!
  进入明伦堂后,少詹事殷士儋看了一眼苏泽,接着又看了一下坐在龙床上的皇太子朱翊钧,等到所有讲官到齐了后,殷士儋宣布经筵开始:
  “此次经筵的题目是‘华夷’,诸位讲官依次发言。”
  殷士儋也改变了策略,与其让朱翊钧自己点人发言,还不如让所有人都轮流发言,这样就可以稀释苏泽的发言时间。
  黄骥等大部分讲官也是一喜,这一次他们的讲稿都是通用的,就算是依次发言,也能保持思想的连贯性,这下子苏泽一个人肯定打不过所有人!
  龙床上的朱翊钧只觉得轮流发言也很有趣,于是点头同意了殷士儋的办法。
  紧接着,被点到名的讲官,张口开始了“夷狄论”。
  其实“华夷”这个题目,到了明代中期以后,几乎都有了标准答案了。
  标准到每个读书人几乎都只会给出同一个答案,标准到这个题目连县试都不会用这个当做考题的地步。
  土木堡之变后,大明士大夫的“华夷之辩”,其实就一个主题,“夷狄者,禽兽也”。
  坚持华夷大防,严防夷狄入侵,这就是明代中期华夷之辩的标准答案。
  至于在这个前提下,延伸出的两个流派,出发点也都是一致的。
  一种就是完全的防守主义,对于“胡风”昌盛的地区,大明可以主动放弃,甚至连羁縻都不要,明代中期卫所收缩,主动放弃西域,就是这种思潮下的产物。
  另外一种稍显主动点,就是驱赶夷狄离开土地,对于那些投靠中原的夷狄也是利用为主,使用汉代的政策利用他们去攻打其他夷狄部落,将这些异族当做分割野蛮和文明的屏障。
  讲官们依次发言,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个论断来谈的。
  至于理论基础,华夷之辩这个命题实在是太古老了,无论是汉儒还是宋儒,都对这个命题有着相当完备的理论。
  特别是南宋理学,在南宋时代背景下,物理上打不过北方的夷狄,口上头对夷狄的批判却是最多的。
  能够选入东宫担任讲官,也都是翰林出身,这帮讲官轮番上阵,讲得朱翊钧昏昏欲睡。
  等到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讲完,终于到了苏泽的时候,龙床边上的张宏轻轻推了朱翊钧一把,小胖钧立刻精神起来,眼巴巴的看着苏泽。
  而其他讲官的目光,也落在了苏泽身上。
  苏泽清了清嗓子说道:“韩昌黎曰:‘诸侯用夷礼则夷之,进于中国则中国之’。”
  在场众人愣了一下,苏泽开头就引用了唐代韩愈的观点,而不是从孔孟开始,这让龙床上的朱翊钧精神一振。
  “臣以为,入华夏则华夏也,出华夏则夷狄也。”
  “华夏夷狄之分,非为血脉,而是其是否封中华为正朔。”
  苏泽这番爆论,直接引爆了明伦堂。
  众讲官纷纷斥责:
  “荒谬!”
  “夷狄沐猴而冠,也能称华夏?”
  众人纷纷向苏泽开火,场面又混乱起来。
  龙床上的朱翊钧双眼放光,果然苏师傅出手,就是不同凡响!
  一句话就让昏昏欲睡的经筵热闹起来!
  打起来!
  朱翊钧暗暗叫好,只可惜少詹事殷士儋站出来,维持了现场秩序。
  殷士儋说道:
  “诸位讲官既然有了分歧,那就在太子面前辩个清楚,依次发言。”
  殷士儋自然不是为了帮助苏泽。
  在他看来,华夷之辩这个题目已经很清楚了,他提前给了讲官们题目,讲官们也做了充分的准备。
  既然苏泽又出爆论,这一次正好可以让众人围攻苏泽,彻底将他驳倒,这样皇太子就能看清他的真面目,不再被他的妖言蛊惑了。
  这就是殷士儋的目的。
  果不其然,殷士儋说完,在场讲官迅速分成两派。
  苏泽一派,其他讲官一派。
  其他讲官纷纷开始驳斥苏泽的观点,你一言我不语好不热闹。
  朱翊钧眼睛越看越亮,其实六岁的他根本听不懂讲官口中的高深理论,他只是看到这些平日里斯文的讲官们,歇斯底里的抨击苏泽,这实在是太热闹了!
  反观苏泽这边,面对讲官们的攻击,都是微笑并且沉默着。
  等到众讲官都说了一轮,苏泽这才清了清嗓子说道:
  “诸位都说完了?轮到苏某了。”
  “苏某就一句话,太祖以明革元,但是也承认元代帝祚,我大明典仪也会一并祭祀元帝,何也?”
  苏泽这句话说完,所有人都愣住了。
  苏泽这句话,可以说是打中了众人的七寸。
  朱元璋是承认元代的!
  朱元璋承认元代诸帝作为中原皇帝的正统性,也将元代皇帝作为前朝皇帝一并祭祀。
  苏泽继续加码说道:
  “太祖曾对臣下言,‘元虽夷狄,然君主中国且将百年,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’。”
  这句话说完,在场众人都沉默了。
  龙床上的朱翊钧兴奋的都要鼓掌了,他小声对身边的张宏问道:
  “太祖真的这么说过?”
  张宏虽然在司礼监读过书,但是文化水平还是有限,他只好含糊说道:
  “诸位讲师都是饱学鸿儒,既然他们没反驳,苏翰林说的应该是真的。”
  张宏又说道:
  “帝王庙之中,确实有元世祖。”
  明初的时候,朱元璋建立帝王庙,这座庙中只供奉了明代之前的优秀帝王,合计只有十六位。
  这十六位帝王,秦汉以下帝王仅有汉、唐、宋、元四朝,汉高祖、汉光武、唐太宗、宋太祖、元世祖五人而已。
  像“千古一帝”秦始皇,都因“功德有愧”而不得入,甚至一度被列入庙祀的隋文帝后来也被罢黜。
  既然苏泽说的是实情,那朱翊钧就更兴奋了!他激动的看着这场辩论。
  苏泽看向众人,其实这倒不是这些讲官的学术水平差,而是大明的学术思潮是在变化的。
  其实在元明鼎革的时期,这个时期的统治集团是积极向上的,风气也相对开放的。
  朱元璋承认元代法统,其实也存在几个想法。
  承认元代法统,又确定大明的法统是传自大元,就可以顺势继承大元的疆域。
  就算是控制不到的区域,也算是保留了宣称权,随时可以用这个理由去宣战。
  明初时候的几次对外战争,包括成祖朱棣征讨草原,征讨安南,都是用的这个理由。
  此外在元明交际的时代,明廷也有不少官员,在元代也是官员。
  特别是地方上,有大量的元代旧官吏,很多士绅地主在元代也是士绅地主。
  承认元代法统,也是团结这部分人,吸收他们进入大明的体系中。
  而等到了土木堡之变后,再到了嘉靖朝抗倭和俺答两场对外战争后,思想风气又发生了变化。
  失去了军事上的自信,文化上也开始失去自信,而明初那种开疆拓土的精气神也散了,也没人再提开疆拓土了,大明朝才开始严守华夷大防,思想界风气也开始逐渐保守。
  苏泽显然是要扭转这种风气的。
  至少要让朱翊钧这个皇太子改变这个想法。
  严搞华夷大防的结果,本质上是一种“夷狄恐惧症”,这种恐惧症甚至病态到连夷狄的土地都不愿意占领,认为这些土地都是“脏东西”,占领了会污染华夏的纯粹性。
  明代中晚期其实也有几次对外战争的胜利,但是胜利后反而主动后撤,就是这种“夷狄恐惧症”的结果。
  而苏泽要做的,是要回到朱元璋的道路上去,也就是不再用血统来区分夷狄华夏,而是用文化上来区分!
  简单的说,就是你认同中华文明,就是华夏人!你不认同中华文明,血统上是汉人,那你也是夷狄!
  这种区分方式,比起狭隘的血统主义,所建立的国族认同更加广泛。
  而与此同时,这种国族认同下,大明也可以对更多地区保持“宣称权”,等真正需要对外扩张的时候,也能够减少内部的阻力。
  这就是思想上的斗争,思想上的斗争总要比现实中的斗争更快一步,因为不能等到现实问题摆在面前的时候再讨论。
  而隆庆时期,恰恰也是一个好的历史节点。
  刚刚打赢了对倭战争,民族信心有所回升。
  边关太平,商贸复苏,国家吏治稳定,官府也相对廉洁高效。
  工商繁荣带来的思想繁荣,各种理论也有讨论空间,而不是晚明那种极端环境。
  这个时候抛出苏泽的“华夏观”,恰恰是最好的时候!
  除此之外,苏泽也是在发明“中华民族”。
  近代国家最重要的概念,就是“民族”这个概念,就算是到了苏泽穿越前的那个时代,民族国家依然是国家的主流。
  但实际上民族这个概念,是近代才出现的,至少大明百姓,是没有民族这个概念的。
  华夷观转向民族观,形成中华民族这个概念,再塑造出国族认同,期间还有好几步要走。
  但民族概念一旦形成,国家的凝聚力就会进一步上升。
  一个更广泛的国族认同,也就意味着更大的领土宣称,更加积极灵活的对外政策,这都是单一狭隘民族国家所不能比的。
  这也是清末以后,无论是民国还是新中国,都不提狭隘的民族概念,而是强调“中华民族”的原因。
  殷士儋看到众讲官又被苏泽驳倒,心中叹息一声,怎么就生了苏泽这么个妖孽。
  东宫这么多的讲官,却都说不过苏泽一人。
  就在殷士儋准备结束这场经筵的时候,黄骥实在是忍不住了,他跳出来说道:
  “苏讲官这番话,岂不是混淆了夷狄和华夏之辩?若是北寇假意归附,再行五胡乱华之事,你岂不是千古罪人!”
  苏泽看看了一眼黄骥,却对他的观感好上了一些,这人虽然古板,但是也是有思考的。
  苏泽坦然说道:
  “五胡乱华的根源,在于晋代迁夷狄戍边,又因为八王之乱火并,关内空虚让异族趁虚而入。”
  “但晋代实行的国策,其实也是汉代贾谊以夷狄戍卫中华的思想。”
  “但是此策,也有大弊!”
  “归化夷狄戍卫华夏,但还是视他们为夷狄。而以夷狄戍边,则中原承平,将嬉兵疲,那作为藩屏的夷狄起了异心,刀口对内,则天下乱也!”
  “五胡乱华,安史之乱,皆是如此!”
  贾谊这套理论,初看自然是不错,用内迁的胡人来防御胡人,也就是所谓用熟胡制生胡,放在晋代就是内迁关外异族戍边,在唐代就是启用胡人节度使招募胡兵戍边。
  苏泽说道:
  “故而太祖不用此策!”
  黄骥还是不服气的说道:“那边关内迁的部落应该如何?”
  苏泽说道:
  “当然要按照宗周的办法,对其编户齐民,化胡为汉,等教化他们为汉民后,也要以汉民待之。”
  这下子黄骥也不说话了,显然苏泽的回答已经超过了他的知识范围。
  民族同化自然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,实际操作有很多东西,但是理论上苏泽已经无懈可击,见到这次还是无法驳倒苏泽,殷士儋只能结束了这次经筵。
  等到苏泽走到东宫门口,再次被张宏叫住。
  (本章完)
玄幻魔法相关阅读More+

他的视线(西幻1v1)

新叶喵

万国之国

九鱼

今天美人师尊哭了吗

楚执

穿越废土世界却觉醒了18禁系统(npH)

冰糖大橙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