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7章 策反房玄龄?
第347章策反房玄龄?
皇城外别苑。
这里隔着一个坊,便是东宫。
“殿下,已经查到了,延喜门增加了大量的禁军,连城墙都特别加固过。”
内侍文忠低声说道。
李承乾点点头:“看来父皇,这是怕了呀。”
“若我入住东宫,估摸父皇整夜都要睡不着了。”
宫城的城墙很高,很严实。
可东宫跟太极宫的城墙,就很脆弱了,火炮一轰,就能直接轰踏。
李承乾也明白,李世民再怎么让步,顾念亲情,都不会拿自己的安全开玩笑。
因为一旦宫城真的被破,那李世民也只能是移居大明宫了。
内侍文忠有些奇怪的说道:“陛下忌惮殿下,为何不让殿下住大明宫呢。”
太子监国,却住在宫城外来庭坊,按照礼制,也应该是大明宫。
这才符合太子的身份。
这个时候,还没有兴庆宫,是后来才有的。
长安城只有太极宫跟大明宫。
李承乾笑着说道:“那是因为,父皇也在怕玄武门。”
“大明宫地势高,且处于太极宫东北方,若我入住大明宫,则可直接起兵强攻玄武门。”
“太极宫看似坚不可摧,玄武门却是最大的败笔,只要从玄武门突入,就能直取太极宫。”
“当年,父皇也是知晓这点,所以自玄武门而去,后来担心玄武门,便任命内侍张阿难为右监门将军,玄武门安排了大量的精锐跟亲信。”
“玄武门的那些将士,多数都是曾经跟随父皇的玄甲军,只有最被信任者,才能驻守玄武门。”
文忠一听,这才明白。
陛下自己走过的路,果然陛下最清楚。
文忠有些纠结:“殿下,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?”
李承乾微微皱眉。
如今的局面,其实是他不怎么想看到的,只是人非圣人,他也不是全知全能。
走到今天,一是借了后世的力。
而是靠着对历史的些许了解。
说到底,不管是身处那个时代,最终还是要靠自己。
只有自身强大,才能在任何时代都混得好。
永远不要小瞧古人,能在历史下留下名字的人,从来就没有简单过的。
更何况是李世民这样的千古一帝,还有朝廷那么多的大臣。
说到底,李承乾之所以能一直稳住,太子的身份起到了很大作用。
就算是到今天,李承乾也并非是完全站在了李世民的对立面。
也没有说完全站在朝廷这些历史名臣的对立面。
房玄龄不会下死手,长孙无忌亦是他的亲舅舅,也不会容许别人对他下死手。
在李世民的眼里,李承乾的所作所为,也许让他很生气,但终归是自己的儿子。
虎毒不食子,更何况李承乾是李世民跟长孙皇后的第一个孩子。
朱雀大街上。
羽林卫的出现,是李世民给儿子们的保障。
至始至终,李世民都希望自己的儿子都能好好的活着,而不是谁去死。
说到底,李承乾面对的,从来不是火力全开的大唐。
加上先前做过的一些功绩,李世民自身病重,心中希望的,还是能让李承乾来继承皇位。
这些,李承乾心里都知道。
可最大的关键是,李世民的身体,会不会好。
如果李世民病重要死了,大概还是李承乾继位。
可李世民要是痊愈了呢。
皇帝跟太子之间的权力斗争,是没有办法调节的。
李世民不想四十多岁,正是身体强健的时候禅位。
可太子能再等二十年吗。
李承乾也没那么想当皇帝,可他的属下,能等二十年吗。
最主要的是,魏王李泰,愿意安安分分封王就藩吗。
事到如今,晋王李治,还愿意返回封地吗。
很多事情,不是想怎样就能怎样的。
大势,胁迫着每一个人,只能去争。
你退一步,别人可不会退一步,而是会进一步。
李承乾要保全自己的势力,坐大的自己势力,可朝堂就这么些位置。
他坐大了,李世民就小了。
都不愿意,那就只能斗了。
不过这斗,也讲究个平衡,而不是孤注一掷。
李承乾陷入沉思,思索着怎么来跟李世民斗这一场。
文忠小心的不敢发出声音,打扰到殿下的思绪。
李承乾看向窗外的夜色。
‘他要保全魏王跟晋王,这是底线。’
‘在我没有继位之前,杀魏王跟晋王其实没有多大意义。’
‘只是现在魏王跟晋王已经不够打擂台的了,在身体没好前,二凤大概是要让步。’
‘等他身体养好后,则必然会再想办法把魏王跟晋王拉起来。’
‘二凤也不想亲自下场吧。’
‘哪怕现在已经下场了,后面还是要回去。’
李承乾眉头紧锁。
因为现在的局势,看似他很强势,其实上弱点也很明显。
除了三万神武军,也没有什么别的了。
可在这长安城里,如果不是厮杀,那神武军除了保护他,在其他方面起到的作用并不大。
要想破局,必须得到其他人的支持。
长孙无忌?
李承乾微微摇头。
这个老狐狸,完全是不见兔子不撒鹰。
看似长孙无忌一直站在李承乾这边,可李承乾心里清楚,长孙无忌实则不过是站在大势这边。
只要不是魏王,太子跟晋王谁得大统,对于长孙无忌来说,都没有什么影响。
魏征?
斗嘴还行,真要皇权上的争斗,就没啥作用了。
沉思一阵后。
李承乾突然想到了人。
房玄龄!
“文忠。”
“臣在。”
李承乾你吩咐道:“这样,你去安排人查查,房玄龄最近的情况。”
文忠有些迟疑:“房相?太子的意思是?”
李承乾低声道:“这天下,没有永远的敌人,只有永远的利益。”
“房玄龄虽说夫人是五姓七望的人,可他房家不是。”
“他想要的,可不是让五姓七望传承有序,而是要他房家。”
“房家次子是跟了魏王,然房家长子,可不是魏王的人。”
文忠有些犹豫:“可房相他先前.”
李承乾道:“先前是先前,那是因为他没有选择,可现在不同了,父皇病重,他年纪也大了,总该是要为家族考虑了。”
“在朝堂上的这些事情,房玄龄看似一直站在魏王那边,然实际上,又没有完全来针对我。”
以房玄龄的能力,要是火力全开,魏王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。
李承乾能感觉到,这是他在给自己留退路。
当然,二凤那边,也不会允许房玄龄火力全开。
二凤让房玄龄去帮助魏王,不是为了扳倒太子,而是为了压制。
真要废太子,二凤可不需要这么麻烦。
“这能成吗。”
文忠感觉有些不可思议。
毕竟房玄龄一直都跟太子作对来着。
到了如今这等局势,太子竟想着要去联合房玄龄。
怎么想都感觉不靠谱。
“废话这么多,让你去做就行了。”
李承乾自然不能贸然去联系房玄龄,至少要找个合适的时机,还有知晓房玄龄最近的情况,才好跟其交谈。
——
房府。
“父亲,如今局势已然明朗,太子拥兵自重,意图谋反,这是天下皆知的事。”
房遗直率先打破沉默:“魏王贤明,深得陛下宠爱,又有众多大臣支持,此次定能一举扳倒太子。父亲身为宰相,若能全力支持魏王,他日魏王登基,房家必定更加荣耀。”
他很搞不懂,为什么到了现在这样,父亲还一直摇摆不定,总是不愿意全力出手。
作为房家嫡子,他比弟弟房遗爱更清楚,父亲到底有多大的权势。
可以说如今朝廷大部分的官员,或多或少都跟父亲有着交情。
一旦发力,魏王党必然能势力大增。
可这么久了,太子都起兵了,父亲竟然还觉得最后魏王不能成功夺嫡。
房玄龄轻轻放下奏章,综理朝政并不简单,李世民可以玩,但他不行,晚上加班看全国各地的奏章,已经成了习惯。
随后,目光深邃地看向儿子。
叹了口气道:“遗直,你太年轻,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。这朝堂之上,局势变幻莫测,哪有什么绝对的明朗?太子虽然行事激进,但他手中握着三万神武军,又有火炮这等利器,实力不容小觑。”
房遗直有些急切:“可是父亲,陛下已经醒来了啊,他难道会放过太子吗,他会原谅太子吗,太子连潼关都没交出来。”
“晋王年幼,陛下一直偏爱魏王,太子现在又在长安城中,连东宫都住不进。”
房玄龄微微摇头,伸手揉了揉太阳穴:“陛下的心思,岂是那么容易揣测的?”
“你以为陛下真的要废掉太子?”
“如果陛下真的要对太子动手,今日朱雀大街上的羽林卫,来的就不是半数了。”
“且告诉你吧,陛下绕过我等大臣,暗中调动了城外数万府兵埋伏,若是太子在夺取启夏门后,想要出逃长安城。”
“则城外府兵与城内禁军必然夹击太子。”
“只是太子或许也猜到了陛下的心意,哪怕是得知陛下已经醒来,却依旧选择留在长安城里。”
军队调动的事情,先前房玄龄不知道,但在这之后,自然能得到消息。
也是知道了这些消息后,让房玄龄有些纠结起来。
在陛下身边这么多年,他很是了解陛下。
说陛下心胸宽广,也可以说是心肠软。
到了这份上,依旧不舍得对太子下死手。
还有因为病情的关系。
这次的病重,房玄龄能感觉到,陛下更愿意太子继承皇位。
至于起兵造反这一点大逆不道,说起来,也不算多大的事情。
毕竟陛下自己,都是这么走过来的。
比起陛下,起兵造反而已,算不得什么。
只是陛下如今所忧虑的,是魏王跟晋王的性命。
因为太子真登基,难保不会对魏王跟晋王下手。
房遗直皱起眉头,脸上露出不解之色:“父亲的意思是,太子还有翻盘的机会?可如今朝中大臣,大多都站在魏王这边,就连长孙无忌大人,虽然表面上保持中立,但实际上也在暗中支持晋王。父亲若不把握这个机会,日后房家恐怕会陷入被动。”
长孙无忌支持晋王的事,其实已经不算多大的秘密了。
虽说没有亲自出面,可长孙冲跟晋王的关系好过头了。
大家都不是傻子,自然是都能看出来的。
“长孙无忌?”房玄龄冷笑一声:“他那点心思,我还能不清楚?他所谓的中立,不过是在观望局势,想等局势更加明朗后,再做选择。他是太子跟晋王的亲舅舅,无论谁登上皇位,他的地位都不会受到影响。可我们房家不同,一旦站错了队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房遗直不甘心地说道:“父亲,难道我们要眼睁睁地看着魏王错失良机?”
“太子若真的登基,以他之前对父亲的不满,房家肯定会遭到报复。父亲别忘了,之前在朝堂上,我们多次反对太子的主张,还因为太子谋反的事情,与太子产生了极大的矛盾。”
房玄龄站起身来,在书房里来回踱步,脚步沉重而缓慢:“我又何尝不担心这一点?”
“可你想过没有,太子若真的能掌控局势,顺利登基,他需要的是什么?是能帮他稳定朝堂、治理天下的人才。太子就算心中有气,为了江山社稷,也不会轻易对房家下手。”
房遗直有些激动地说道:“父亲这是在赌!”
“赌太子会不计前嫌,赌他能容得下我们房家。可万一赌输了呢?魏王若是成功,他必定会重用那些支持他的大臣,而我们房家,因为犹豫不决,错过了这个机会,到时候在朝堂上的地位恐怕会一落千丈。”
房玄龄微微摇头:“我这不是赌,而是权衡利弊。”
“遗直,你记住,在这朝堂之上,没有永远的敌人,只有永远的利益。”
“太子虽然与我们有过矛盾,但那都是为了国事。如今局势危急,他若想坐稳皇位,就需要像我们房家这样的势力支持。”
“而魏王,他真的有能力掌控大局吗?”
房遗直沉默了片刻,然后说道:“父亲,我明白你的顾虑。可现在太子对我们充满敌意,我们主动示好,他会接受吗?”
“而且,二弟遗爱已经彻底投靠了魏王,在魏王身边出谋划策。我们若是突然转变立场,二弟那边怎么办?”
(本章完)
皇城外别苑。
这里隔着一个坊,便是东宫。
“殿下,已经查到了,延喜门增加了大量的禁军,连城墙都特别加固过。”
内侍文忠低声说道。
李承乾点点头:“看来父皇,这是怕了呀。”
“若我入住东宫,估摸父皇整夜都要睡不着了。”
宫城的城墙很高,很严实。
可东宫跟太极宫的城墙,就很脆弱了,火炮一轰,就能直接轰踏。
李承乾也明白,李世民再怎么让步,顾念亲情,都不会拿自己的安全开玩笑。
因为一旦宫城真的被破,那李世民也只能是移居大明宫了。
内侍文忠有些奇怪的说道:“陛下忌惮殿下,为何不让殿下住大明宫呢。”
太子监国,却住在宫城外来庭坊,按照礼制,也应该是大明宫。
这才符合太子的身份。
这个时候,还没有兴庆宫,是后来才有的。
长安城只有太极宫跟大明宫。
李承乾笑着说道:“那是因为,父皇也在怕玄武门。”
“大明宫地势高,且处于太极宫东北方,若我入住大明宫,则可直接起兵强攻玄武门。”
“太极宫看似坚不可摧,玄武门却是最大的败笔,只要从玄武门突入,就能直取太极宫。”
“当年,父皇也是知晓这点,所以自玄武门而去,后来担心玄武门,便任命内侍张阿难为右监门将军,玄武门安排了大量的精锐跟亲信。”
“玄武门的那些将士,多数都是曾经跟随父皇的玄甲军,只有最被信任者,才能驻守玄武门。”
文忠一听,这才明白。
陛下自己走过的路,果然陛下最清楚。
文忠有些纠结:“殿下,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?”
李承乾微微皱眉。
如今的局面,其实是他不怎么想看到的,只是人非圣人,他也不是全知全能。
走到今天,一是借了后世的力。
而是靠着对历史的些许了解。
说到底,不管是身处那个时代,最终还是要靠自己。
只有自身强大,才能在任何时代都混得好。
永远不要小瞧古人,能在历史下留下名字的人,从来就没有简单过的。
更何况是李世民这样的千古一帝,还有朝廷那么多的大臣。
说到底,李承乾之所以能一直稳住,太子的身份起到了很大作用。
就算是到今天,李承乾也并非是完全站在了李世民的对立面。
也没有说完全站在朝廷这些历史名臣的对立面。
房玄龄不会下死手,长孙无忌亦是他的亲舅舅,也不会容许别人对他下死手。
在李世民的眼里,李承乾的所作所为,也许让他很生气,但终归是自己的儿子。
虎毒不食子,更何况李承乾是李世民跟长孙皇后的第一个孩子。
朱雀大街上。
羽林卫的出现,是李世民给儿子们的保障。
至始至终,李世民都希望自己的儿子都能好好的活着,而不是谁去死。
说到底,李承乾面对的,从来不是火力全开的大唐。
加上先前做过的一些功绩,李世民自身病重,心中希望的,还是能让李承乾来继承皇位。
这些,李承乾心里都知道。
可最大的关键是,李世民的身体,会不会好。
如果李世民病重要死了,大概还是李承乾继位。
可李世民要是痊愈了呢。
皇帝跟太子之间的权力斗争,是没有办法调节的。
李世民不想四十多岁,正是身体强健的时候禅位。
可太子能再等二十年吗。
李承乾也没那么想当皇帝,可他的属下,能等二十年吗。
最主要的是,魏王李泰,愿意安安分分封王就藩吗。
事到如今,晋王李治,还愿意返回封地吗。
很多事情,不是想怎样就能怎样的。
大势,胁迫着每一个人,只能去争。
你退一步,别人可不会退一步,而是会进一步。
李承乾要保全自己的势力,坐大的自己势力,可朝堂就这么些位置。
他坐大了,李世民就小了。
都不愿意,那就只能斗了。
不过这斗,也讲究个平衡,而不是孤注一掷。
李承乾陷入沉思,思索着怎么来跟李世民斗这一场。
文忠小心的不敢发出声音,打扰到殿下的思绪。
李承乾看向窗外的夜色。
‘他要保全魏王跟晋王,这是底线。’
‘在我没有继位之前,杀魏王跟晋王其实没有多大意义。’
‘只是现在魏王跟晋王已经不够打擂台的了,在身体没好前,二凤大概是要让步。’
‘等他身体养好后,则必然会再想办法把魏王跟晋王拉起来。’
‘二凤也不想亲自下场吧。’
‘哪怕现在已经下场了,后面还是要回去。’
李承乾眉头紧锁。
因为现在的局势,看似他很强势,其实上弱点也很明显。
除了三万神武军,也没有什么别的了。
可在这长安城里,如果不是厮杀,那神武军除了保护他,在其他方面起到的作用并不大。
要想破局,必须得到其他人的支持。
长孙无忌?
李承乾微微摇头。
这个老狐狸,完全是不见兔子不撒鹰。
看似长孙无忌一直站在李承乾这边,可李承乾心里清楚,长孙无忌实则不过是站在大势这边。
只要不是魏王,太子跟晋王谁得大统,对于长孙无忌来说,都没有什么影响。
魏征?
斗嘴还行,真要皇权上的争斗,就没啥作用了。
沉思一阵后。
李承乾突然想到了人。
房玄龄!
“文忠。”
“臣在。”
李承乾你吩咐道:“这样,你去安排人查查,房玄龄最近的情况。”
文忠有些迟疑:“房相?太子的意思是?”
李承乾低声道:“这天下,没有永远的敌人,只有永远的利益。”
“房玄龄虽说夫人是五姓七望的人,可他房家不是。”
“他想要的,可不是让五姓七望传承有序,而是要他房家。”
“房家次子是跟了魏王,然房家长子,可不是魏王的人。”
文忠有些犹豫:“可房相他先前.”
李承乾道:“先前是先前,那是因为他没有选择,可现在不同了,父皇病重,他年纪也大了,总该是要为家族考虑了。”
“在朝堂上的这些事情,房玄龄看似一直站在魏王那边,然实际上,又没有完全来针对我。”
以房玄龄的能力,要是火力全开,魏王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。
李承乾能感觉到,这是他在给自己留退路。
当然,二凤那边,也不会允许房玄龄火力全开。
二凤让房玄龄去帮助魏王,不是为了扳倒太子,而是为了压制。
真要废太子,二凤可不需要这么麻烦。
“这能成吗。”
文忠感觉有些不可思议。
毕竟房玄龄一直都跟太子作对来着。
到了如今这等局势,太子竟想着要去联合房玄龄。
怎么想都感觉不靠谱。
“废话这么多,让你去做就行了。”
李承乾自然不能贸然去联系房玄龄,至少要找个合适的时机,还有知晓房玄龄最近的情况,才好跟其交谈。
——
房府。
“父亲,如今局势已然明朗,太子拥兵自重,意图谋反,这是天下皆知的事。”
房遗直率先打破沉默:“魏王贤明,深得陛下宠爱,又有众多大臣支持,此次定能一举扳倒太子。父亲身为宰相,若能全力支持魏王,他日魏王登基,房家必定更加荣耀。”
他很搞不懂,为什么到了现在这样,父亲还一直摇摆不定,总是不愿意全力出手。
作为房家嫡子,他比弟弟房遗爱更清楚,父亲到底有多大的权势。
可以说如今朝廷大部分的官员,或多或少都跟父亲有着交情。
一旦发力,魏王党必然能势力大增。
可这么久了,太子都起兵了,父亲竟然还觉得最后魏王不能成功夺嫡。
房玄龄轻轻放下奏章,综理朝政并不简单,李世民可以玩,但他不行,晚上加班看全国各地的奏章,已经成了习惯。
随后,目光深邃地看向儿子。
叹了口气道:“遗直,你太年轻,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。这朝堂之上,局势变幻莫测,哪有什么绝对的明朗?太子虽然行事激进,但他手中握着三万神武军,又有火炮这等利器,实力不容小觑。”
房遗直有些急切:“可是父亲,陛下已经醒来了啊,他难道会放过太子吗,他会原谅太子吗,太子连潼关都没交出来。”
“晋王年幼,陛下一直偏爱魏王,太子现在又在长安城中,连东宫都住不进。”
房玄龄微微摇头,伸手揉了揉太阳穴:“陛下的心思,岂是那么容易揣测的?”
“你以为陛下真的要废掉太子?”
“如果陛下真的要对太子动手,今日朱雀大街上的羽林卫,来的就不是半数了。”
“且告诉你吧,陛下绕过我等大臣,暗中调动了城外数万府兵埋伏,若是太子在夺取启夏门后,想要出逃长安城。”
“则城外府兵与城内禁军必然夹击太子。”
“只是太子或许也猜到了陛下的心意,哪怕是得知陛下已经醒来,却依旧选择留在长安城里。”
军队调动的事情,先前房玄龄不知道,但在这之后,自然能得到消息。
也是知道了这些消息后,让房玄龄有些纠结起来。
在陛下身边这么多年,他很是了解陛下。
说陛下心胸宽广,也可以说是心肠软。
到了这份上,依旧不舍得对太子下死手。
还有因为病情的关系。
这次的病重,房玄龄能感觉到,陛下更愿意太子继承皇位。
至于起兵造反这一点大逆不道,说起来,也不算多大的事情。
毕竟陛下自己,都是这么走过来的。
比起陛下,起兵造反而已,算不得什么。
只是陛下如今所忧虑的,是魏王跟晋王的性命。
因为太子真登基,难保不会对魏王跟晋王下手。
房遗直皱起眉头,脸上露出不解之色:“父亲的意思是,太子还有翻盘的机会?可如今朝中大臣,大多都站在魏王这边,就连长孙无忌大人,虽然表面上保持中立,但实际上也在暗中支持晋王。父亲若不把握这个机会,日后房家恐怕会陷入被动。”
长孙无忌支持晋王的事,其实已经不算多大的秘密了。
虽说没有亲自出面,可长孙冲跟晋王的关系好过头了。
大家都不是傻子,自然是都能看出来的。
“长孙无忌?”房玄龄冷笑一声:“他那点心思,我还能不清楚?他所谓的中立,不过是在观望局势,想等局势更加明朗后,再做选择。他是太子跟晋王的亲舅舅,无论谁登上皇位,他的地位都不会受到影响。可我们房家不同,一旦站错了队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房遗直不甘心地说道:“父亲,难道我们要眼睁睁地看着魏王错失良机?”
“太子若真的登基,以他之前对父亲的不满,房家肯定会遭到报复。父亲别忘了,之前在朝堂上,我们多次反对太子的主张,还因为太子谋反的事情,与太子产生了极大的矛盾。”
房玄龄站起身来,在书房里来回踱步,脚步沉重而缓慢:“我又何尝不担心这一点?”
“可你想过没有,太子若真的能掌控局势,顺利登基,他需要的是什么?是能帮他稳定朝堂、治理天下的人才。太子就算心中有气,为了江山社稷,也不会轻易对房家下手。”
房遗直有些激动地说道:“父亲这是在赌!”
“赌太子会不计前嫌,赌他能容得下我们房家。可万一赌输了呢?魏王若是成功,他必定会重用那些支持他的大臣,而我们房家,因为犹豫不决,错过了这个机会,到时候在朝堂上的地位恐怕会一落千丈。”
房玄龄微微摇头:“我这不是赌,而是权衡利弊。”
“遗直,你记住,在这朝堂之上,没有永远的敌人,只有永远的利益。”
“太子虽然与我们有过矛盾,但那都是为了国事。如今局势危急,他若想坐稳皇位,就需要像我们房家这样的势力支持。”
“而魏王,他真的有能力掌控大局吗?”
房遗直沉默了片刻,然后说道:“父亲,我明白你的顾虑。可现在太子对我们充满敌意,我们主动示好,他会接受吗?”
“而且,二弟遗爱已经彻底投靠了魏王,在魏王身边出谋划策。我们若是突然转变立场,二弟那边怎么办?”
(本章完)